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全身小血管内广泛形成微小血栓。这种状况会导致血液凝固系统的异常激活,进而引发出血和器官功能障碍。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凝固系统与抗凝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在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下,如严重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这一平衡可能被打破,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过度消耗,从而引发DIC。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广泛的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手术后伤口渗血不止等。此外,由于微血栓的形成,患者还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肾功能不全等。
诊断DIC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D-二聚体升高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治疗DIC的关键在于针对病因进行处理。例如,对于由感染引起的DIC,应积极控制感染源;对于因恶性肿瘤导致的DIC,则需对肿瘤进行有效治疗。同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凝药物、输注血小板及新鲜冰冻血浆等支持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总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务必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