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ell杂志 > 健康经验 >

什么是五更泻.怎么治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兔丸

“五更泻”是一种中医常见的慢性腹泻症状,多发生在凌晨五更时分(即清晨3点到5点之间),因此得名。患者常在夜间或清晨起床后出现腹痛、腹泻,排便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白天则无明显不适。这种病症多与脾肾阳虚有关,是中医辨证论治中较为典型的一种疾病。

一、什么是五更泻?

五更泻,又称“鸡鸣泻”,主要表现为黎明前腹部隐隐作痛,随即腹泻,大便稀薄,甚至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由于发作时间固定在清晨,因此被称作“五更泻”。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体质虚弱、长期饮食不规律或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的患者。

从中医角度看,五更泻的发生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肾主温煦,若脾肾功能不足,体内阳气不足,无法正常运化水谷,导致水湿内停,从而引发腹泻。此外,肝气郁结、脾胃虚弱也可能诱发该病。

二、五更泻的常见病因

1. 脾肾阳虚: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肾阳虚导致的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造成水谷不化。

2. 饮食不当:长期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损伤脾胃阳气。

3. 情绪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影响脾胃功能。

4. 久病体虚:慢性疾病或长期腹泻后,身体虚弱,易引发五更泻。

三、五更泻的症状表现

- 清晨五更时分腹痛、腹泻

- 大便稀溏,夹杂未消化食物

- 排便后疼痛减轻

- 腹部喜暖,遇寒加重

- 精神疲乏,四肢不温

-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四、五更泻的治疗方法

1.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以温补脾肾、健脾止泻为主,常用方剂包括:

- 四神丸:由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组成,适用于肾阳虚型五更泻。

- 附子理中丸:适用于脾肾阳虚、寒湿内盛者。

- 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盛、腹泻反复者。

此外,针灸、艾灸等疗法也有一定疗效,尤其是艾灸关元、命门、肾俞等穴位,有助于温阳固本。

2. 饮食调理

- 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 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小米粥等。

- 可适当饮用姜汤、红糖水,帮助暖胃驱寒。

3. 生活习惯调整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 注意腹部保暖,尤其在寒冷季节。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脾胃功能。

4. 必要时结合西医治疗

如果五更泻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可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配合西医检查和药物治疗,如使用止泻药、调节肠道菌群等。

五、预防与日常护理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 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

结语

五更泻虽然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若长期不加以调理,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发展为慢性腹泻或其他消化系统问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合理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配合,多数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甚至彻底康复。

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症状,建议尽早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