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介绍】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的肾脏疾病。该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及感染等有关。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概述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和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是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占儿童肾病综合征的80%以上。
二、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 描述 |
大量蛋白尿 | 尿蛋白排泄量显著增加,常超过3.5g/24h |
低蛋白血症 | 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通常低于30g/L |
水肿 | 常见于眼睑、下肢及全身性水肿 |
高胆固醇血症 | 血脂异常,尤其是胆固醇升高 |
营养不良 | 由于蛋白质丢失,可能出现体重下降或发育迟缓 |
三、诊断标准
1. 尿蛋白/肌酐比值 > 2.0
2. 血清白蛋白 < 30g/L
3. 水肿
4.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蛋白尿的疾病
四、分类
类型 | 特点 |
微小病变型 | 最常见,激素治疗敏感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激素治疗反应差,易复发 |
膜性肾病 | 较少见,多见于较大儿童 |
继发性肾病 |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药物等引起 |
五、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说明 |
糖皮质激素 | 首选药物,如泼尼松 |
免疫抑制剂 | 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用于激素依赖或耐药患者 |
对症支持治疗 | 包括利尿、补充白蛋白、控制血脂等 |
饮食管理 | 低盐、适量优质蛋白饮食 |
六、预后与并发症
- 预后:多数患儿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但部分可能反复发作。
- 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急性肾损伤、营养不良等。
七、预防与护理
-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蛋白尿
- 避免感染,增强免疫力
-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 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
总结: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虽然病情复杂,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维持正常生活。家长应重视疾病的长期管理,配合医生进行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