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什么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在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出现黄色染色。该病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的。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正常情况下由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但在新生儿中,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或胆红素生成过多,可能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从而引发黄疸。
虽然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若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引发一种称为“核黄疸”的严重并发症,影响大脑发育,导致听力障碍、智力低下等问题。因此,及时监测和治疗非常重要。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别称 | 新生儿黄疸 |
病因 |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处理能力不足、胆红素排泄障碍 |
发病时间 | 出生后24小时内至出生后1周内 |
常见类型 | 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
症状 | 皮肤、巩膜发黄,严重时可有嗜睡、喂养困难等 |
诊断方法 | 血清胆红素检测、体格检查、病史评估 |
治疗方式 | 光疗、换血疗法、药物治疗、母乳调整等 |
预防措施 | 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合理喂养、避免感染 |
并发症 | 核黄疸、听力损失、脑损伤等(严重时) |
注意事项:
新生儿黄疸虽常见,但并非所有黄疸都需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干预。如发现黄疸持续加重、宝宝精神差、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