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乏力介绍】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子宫肌肉无法按照正常节奏和强度进行有效收缩,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这种情况常见于初产妇,也可能发生在经产妇中,是引起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影响胎儿的顺利娩出,增加剖宫产率,因此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一、子宫收缩乏力的定义
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子宫在分娩期间出现收缩无力或不协调的情况,表现为宫缩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强度不足,无法推动胎儿顺利通过产道。
二、子宫收缩乏力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子宫收缩乏力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分类 | 特点 | 常见原因 |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 宫缩有规律,但力度不足,产程进展缓慢 | 子宫肌张力低、精神紧张、产程过长等 |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 宫缩无规律,强度不一,常伴随剧烈疼痛 | 精神过度紧张、胎位异常、子宫过度扩张等 |
宫缩乏力伴宫颈口扩张停滞 | 宫颈口停止扩张,宫缩仍无力 | 胎儿过大、骨盆狭窄、羊水过多等 |
三、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
1. 产程延长:尤其是活跃期延长或停滞。
2. 宫缩乏力:宫缩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强度弱。
3. 产妇疲劳:长时间分娩导致体力消耗大。
4. 胎儿窘迫风险增加:由于产程过长,胎儿缺氧风险上升。
四、子宫收缩乏力的诊断
1. 病史询问:了解产妇是否有难产史、分娩经历等。
2. 体格检查:观察宫缩频率、强度及宫颈变化。
3. 胎心监测:评估胎儿是否出现窘迫迹象。
4. B超检查:排除胎儿过大、羊水过多等因素。
五、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措施
处理方式 | 说明 |
鼓励产妇休息与进食 | 提高体力,缓解紧张情绪 |
镇静镇痛治疗 | 缓解疼痛,改善宫缩质量 |
使用催产素(如缩宫素) | 增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 |
人工破膜 | 刺激宫缩,加速产程 |
必要时行剖宫产 | 当产程停滞且胎儿情况不稳定时 |
六、预防措施
1. 孕期定期产检: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分娩的因素。
2. 心理疏导:减轻产妇焦虑,保持良好心态。
3. 合理营养与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分娩耐受力。
4. 避免过早干预:如无必要,不提前破膜或使用药物。
总结
子宫收缩乏力是分娩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宫缩无力、产程延长。及时识别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母婴风险。通过科学管理与个体化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顺利分娩,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