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病肾炎】紫癜病肾炎,又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是一种由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HSP)引发的肾脏损害性疾病。该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成人。其主要特征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病变。其中,肾脏受累是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紫癜病肾炎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尤其是IgA(免疫球蛋白A)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导致炎症和损伤。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如病毒或细菌)、药物、食物过敏等。
二、临床表现
紫癜病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具体症状包括:
- 皮肤表现:典型的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及臀部。
- 关节症状:关节红肿疼痛,多为游走性。
- 消化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有肠出血。
- 肾脏表现: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出现水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异常。
三、诊断方法
1. 临床评估:结合典型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腹痛等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
- 血常规: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正常。
- 肾功能检查: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变化。
3. 肾脏活检:确诊的重要手段,可明确肾小球病变类型及严重程度。
四、治疗原则
紫癜病肾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方案,主要包括:
治疗措施 | 适用情况 | 说明 |
对症支持治疗 | 所有患者 | 包括休息、饮食调整、控制血压等 |
糖皮质激素 | 中重度肾炎 | 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 |
免疫抑制剂 | 重症或反复发作 | 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 |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 | 有血栓风险者 | 预防肾内微血栓形成 |
肾脏替代治疗 | 肾功能衰竭 | 如透析或肾移植 |
五、预后与随访
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尤其是早期发现并干预者。但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是必要的。
六、总结
紫癜病肾炎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肾脏疾病,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及肾脏损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并定期进行医学随访。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紫癜病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
发病年龄 | 儿童及青少年为主 |
主要表现 | 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血尿、蛋白尿 |
病因 | IgA介导的免疫反应 |
诊断方法 | 临床评估、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活检 |
治疗方式 | 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透析等 |
预后 | 多数良好,部分进展为慢性肾病 |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方面内容,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