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百度百科】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它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印度菘蓝的干燥根,常被制成颗粒、胶囊或煎剂使用。
以下是对“板蓝根百度百科”相关内容的总结与整理:
一、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板蓝根 |
拉丁学名 | Isatis indigotica Fort.(菘蓝) I. tinctoria L.(印度菘蓝) |
科属 | 十字花科 |
药用部位 | 根 |
性味归经 | 苦,寒;归心、胃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主治 |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等 |
用法用量 | 煎服,3~10g;或入丸散 |
二、来源与产地
板蓝根主要产于中国北方地区,如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其中,河北安国和河南安阳是著名的板蓝根产地,所产药材质量较高,药效显著。
三、化学成分
板蓝根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
- 靛玉红: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 靛蓝:具有抗菌、抗炎效果。
- 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柰酚等,具有抗氧化作用。
- 多糖类物质:增强免疫功能。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使得板蓝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四、临床应用
症状 | 应用方式 | 备注 |
感冒 | 煎服或冲剂 | 可缓解发热、头痛 |
咽喉肿痛 | 含服或含漱 | 配合其他清热药物效果更佳 |
疮毒肿痛 | 外敷 | 有消炎作用 |
流行性腮腺炎 | 煎服 | 有助于退热消肿 |
五、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加重腹泻。
- 不良反应: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胃肠不适。
- 药物相互作用:不宜与温热性药物同用,以免影响疗效。
六、现代研究
近年来,板蓝根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其不仅具有传统功效,还可能对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板蓝根提取物在抗炎、抗氧化方面也有一定潜力。
七、总结
板蓝根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凭借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中医临床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板蓝根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合理使用板蓝根,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如需进一步了解板蓝根的具体配方、制剂方法或最新研究成果,建议查阅权威医学文献或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