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救医学中,除颤仪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设备,它能够在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的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然而,正确操作除颤仪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操作流程,帮助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这一技能。
一、准备工作
1. 检查设备状态
在使用前,务必确认除颤仪电量充足,并检查电极板是否清洁无损。同时,确保设备功能正常且处于备用状态。
2. 评估患者状况
快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无自主呼吸,请立即启动急救程序,呼叫支援并准备进行心肺复苏(CPR)。
3. 获取必要工具
确保手头备有必要的急救物品,如防护手套、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等,以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二、设备连接与设置
4. 打开电源
按下除颤仪上的电源开关,进入工作模式。等待设备自检完成,确保屏幕显示清晰且各项参数正常。
5. 贴附电极板
将两个电极板分别放置于患者的胸部指定位置——一个位于右锁骨下方(胸骨右侧),另一个位于左乳头外侧下方(左侧腋前线)。注意电极板需紧贴皮肤,并涂抹适量导电膏以减少阻抗。
6. 选择能量级别
根据患者年龄及体重调整合适的除颤能量值。通常成人首次建议使用200焦耳,后续可逐步增加至360焦耳;儿童则根据体重计算具体数值。
三、实施除颤
7. 充电
按下“充电”按钮,让设备开始蓄能。在此期间,请确保所有人员远离病床区域,避免接触患者或设备金属部分。
8. 确认周围环境
再次检查现场是否已清理干净,所有非必要人员均已撤离,确保除颤过程中无人直接接触患者身体。
9. 执行除颤
按下“放电”按钮,将电流通过电极传递至患者体内。整个过程应迅速而果断,以最大限度提升救治效果。
四、后续处理
10. 观察心律恢复
完成一次除颤后,立即重新评估患者的心律变化。如果仍存在室颤或其他严重心律失常,则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恢复正常节律。
11. 继续支持治疗
若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应持续实施心肺复苏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直至专业医疗团队到达现场接手治疗。
总之,熟练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流程不仅能够挽救更多生命,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因此,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熟悉设备性能并保持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时刻做到临危不乱、精准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