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疾病,通常发生在急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或彻底治疗后。这种疾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并可能对骨骼和周围组织造成持续性损伤。由于其症状隐匿且治疗复杂,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棘手。
一、慢性骨髓炎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慢性骨髓炎 |
病因 | 多为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常继发于外伤、手术或急性骨髓炎 |
发病部位 | 常见于长骨(如股骨、胫骨),也可发生于其他骨骼 |
症状 | 长期疼痛、局部肿胀、皮肤溃疡、窦道形成、反复发热等 |
诊断方法 | X光、MRI、CT、血液检查、骨活检等 |
治疗方式 | 抗生素治疗、清创术、骨移植、长期药物维持等 |
病程特点 | 病程长、易复发、治疗周期长 |
预后情况 | 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 |
二、慢性骨髓炎的常见病因与诱因
慢性骨髓炎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
- 急性骨髓炎未治愈:急性期未能彻底清除感染源。
- 外伤或手术后感染:如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
-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患病。
- 血液循环不良:如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影响局部供血。
- 慢性伤口不愈合:如糖尿病足、褥疮等引发感染。
三、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骨髓炎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
- 局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重。
- 皮肤变化:可能出现红肿、破溃、窦道(即长期不愈的皮肤小孔)。
- 功能障碍:受累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导致肢体畸形。
- 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四、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疗程一般较长。
2. 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死骨切除、骨移植等,以去除感染灶。
3. 支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
4. 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五、慢性骨髓炎的预防措施
- 及时治疗急性感染,避免转为慢性。
-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伤口护理。
- 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管疾病等。
-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总结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复杂的骨骼感染性疾病,虽然病程漫长且治疗难度大,但通过科学诊断和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仍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系统治疗和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