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检查(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在病理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分布情况。它结合了免疫学原理和组织化学方法,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目标抗原,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病变性质、确定肿瘤类型及评估预后。
免疫组化检查在癌症诊断、分型、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疾病进展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检查的简要总结:
一、免疫组化检查概述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在组织切片上定位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
原理 | 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显示其位置。 |
用途 | 肿瘤诊断、分型、鉴别、预后评估等。 |
样本类型 |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为主,也可使用冰冻切片。 |
常见标记物 | 如ER、PR、HER2、Ki-67、p53等。 |
二、免疫组化检查的流程
步骤 | 说明 |
取材 | 取出疑似病变组织进行固定、包埋。 |
切片 | 将组织切成薄片,贴附于载玻片上。 |
脱蜡与水化 | 去除石蜡并恢复组织水分,便于后续处理。 |
抗原修复 | 使被固定掩盖的抗原暴露出来,提高抗体结合效率。 |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 | 减少背景染色,提高特异性。 |
一抗孵育 | 加入针对目标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
二抗/显色剂 | 使用标记有酶或荧光的二抗,进行显色或荧光检测。 |
复染与封片 | 用苏木精复染细胞核,最后封片以备观察。 |
三、免疫组化检查的意义
应用领域 | 作用 |
肿瘤诊断 | 区分良性与恶性病变,辅助明确肿瘤来源。 |
肿瘤分型 | 如乳腺癌中ER、PR、HER2的表达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
预后评估 | 如Ki-67指数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影响预后判断。 |
治疗指导 | 指导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个性化方案。 |
科研支持 | 在基础研究中用于分析蛋白表达与功能。 |
四、免疫组化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高特异性,可检测特定蛋白 | 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复杂 |
提供组织内蛋白分布信息 | 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抗体质量、操作规范) |
临床应用广泛,辅助诊断价值高 | 部分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
总结
免疫组化检查是一项重要的病理诊断工具,能够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分子水平信息。它不仅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还在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组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