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ell杂志 > 健康经验 >

什么是中枢性面瘫?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儋州胡兵

什么是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又称核上性面瘫或假性面瘫,是一种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或其下行通路(如皮质脑干束)受损所引起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与周围性面瘫不同,中枢性面瘫主要影响的是面部下半部分的肌肉,而上半部分(如额肌)通常不受影响。这种类型的面瘫常见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中。

一、中枢性面瘫的主要特点总结

特点 内容
定义 因大脑皮层或其下行神经通路损伤导致的面部肌肉无力
症状表现 面部下半部肌肉瘫痪(如口角下垂),上半部肌肉正常
原因 脑卒中、脑肿瘤、多发性硬化、脑外伤等
检查方法 头颅MRI、CT、脑电图等
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中枢性面瘫不影响额肌,而周围性面瘫会影响全脸
治疗方向 针对原发病治疗,辅以康复训练

二、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项目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受累部位 面部下半部 整个面部
额肌是否受累 正常 受损
是否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偏瘫、言语障碍) 一般无其他症状
常见病因 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耳部疾病
恢复情况 通常恢复较好 恢复较慢,可能遗留后遗症

三、如何判断是中枢性还是周围性面瘫?

1. 观察额肌是否能动:如果额头可以皱起,说明是中枢性面瘫;如果无法皱眉,则可能是周围性。

2. 检查是否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提示中枢性。

3.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可明确病变部位。

四、治疗与康复建议

- 病因治疗:如脑梗死患者需溶栓或抗凝治疗;肿瘤患者需手术或放化疗。

- 康复训练:包括面部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有助于恢复功能。

- 物理治疗:如电刺激、针灸等辅助手段可促进神经修复。

总结:

中枢性面瘫是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面部下半部分的瘫痪,而上半部分基本正常。与周围性面瘫相比,它通常不涉及额肌,并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