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手术术式】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常伴随眼压升高。为了控制眼压、防止视力进一步恶化,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下是对常见青光眼手术术式的总结。
常见青光眼手术术式总结
术式名称 | 手术原理 | 适应症 | 优点 | 缺点 |
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 | 创造一个引流通道,使房水从眼球内排出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疗效确切,眼压控制良好 | 术后并发症多,如低眼压、滤过泡感染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TS) | 通过部分切开小梁网,减少房水流出阻力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 疗效较传统小梁切除术弱 |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Glaucoma Drainage Device) | 植入引流装置,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 | 复杂性青光眼、多次手术失败者 | 适用于难治性青光眼 | 术后需长期随访,可能发生堵塞或移位 |
颅内-前房分流术(Craniofrontal Shunt) | 将房水引流至颅内静脉系统 | 极度难治性青光眼 | 可有效降低眼压 | 风险高,操作复杂,易引发脑部并发症 |
激光小梁成形术(Laser Trabeculoplasty) | 使用激光改善小梁网的房水排出能力 | 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 | 无创、恢复快 | 效果有限,可能需要重复治疗 |
激光虹膜周切术(Laser Iridotomy) | 在虹膜上打孔,使前后房沟通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快速缓解眼压,预防急性发作 | 不适用于所有类型闭角型青光眼 |
总结
青光眼手术术式多样,选择合适的术式需结合患者的病情、眼压水平、眼部结构及既往治疗史等因素综合评估。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小梁切除术仍是经典且有效的选择;而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要采用引流阀植入等更复杂的术式。此外,激光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在早期或轻度青光眼中具有重要价值。无论采取何种术式,术后定期随访和规范用药仍是维持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