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名词解释】胎盘早剥是指在妊娠20周以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现象。这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症,可能对母亲和胎儿造成生命威胁。胎盘早剥的发生通常与子宫内压力变化、血管破裂、外力撞击等因素有关。
一、胎盘早剥概述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妊娠20周后,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
发生时间 | 多见于妊娠晚期,尤其是32-34周 |
常见原因 | 子宫内压力骤增、外伤、高血压、吸烟、多胎妊娠等 |
高危人群 | 高血压患者、孕妇有胎盘早剥史、吸烟者、多胎妊娠者 |
主要症状 | 腹痛、阴道出血(可能为隐性或显性)、子宫压痛、胎儿窘迫等 |
并发症 | 母亲:休克、DIC、肾功能衰竭;胎儿:缺氧、早产、死亡 |
诊断方法 | 超声检查、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 |
治疗方式 |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立即分娩、输液、输血、药物治疗等 |
二、胎盘早剥分类
根据胎盘剥离的程度和表现形式,胎盘早剥可分为以下几类:
分类 | 描述 | 特点 |
显性剥离 | 胎盘完全或部分剥离,血液经宫颈流出 | 阴道出血明显,常伴随剧烈腹痛 |
隐性剥离 | 胎盘剥离后血液积聚在子宫壁与胎盘之间 | 阴道出血不明显,但子宫增大、触痛明显 |
混合型 | 显性和隐性同时存在 | 症状复杂,诊断难度较大 |
三、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
1. 紧急评估:迅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母婴状况。
2. 稳定母体:维持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输血、补液。
3. 终止妊娠:若胎儿已成熟或出现胎儿窘迫,应尽快分娩。
4. 预防并发症:如DIC、产后出血等。
5.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产妇恢复情况,防止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四、预防措施
- 控制孕期高血压
- 避免腹部外伤
- 戒烟戒酒
-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异常
- 对于高危人群加强监测
总结
胎盘早剥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产科并发症,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通过科学的预防、合理的诊疗手段以及规范的产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带来的风险。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特别注意孕期保健和定期检查,以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