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下段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指位于输尿管末端(靠近膀胱入口处)的结石。该部位因解剖结构狭窄,结石易停留,引发疼痛、血尿、感染等临床症状。本文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
一、概述
输尿管下段结石多由肾结石或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移动至下段形成。由于此处管腔较细,结石不易自行排出,常需干预治疗。其发病率在泌尿系结石中约占10%~20%,男性多于女性,常见于30~50岁人群。
二、病因与诱因
因素 | 说明 |
饮食不当 | 高盐、高蛋白饮食增加尿钙和尿酸排泄 |
水分摄入不足 | 尿液浓缩,促进结石形成 |
代谢异常 | 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等 |
解剖因素 | 输尿管下段狭窄或先天畸形 |
感染 | 尿路感染可诱发磷酸镁铵结石 |
三、临床表现
症状 | 说明 |
腰痛或腹痛 | 多为绞痛,放射至会阴部或大腿内侧 |
血尿 | 常见于活动后或排尿时 |
尿频、尿急、尿痛 | 可能合并感染或刺激膀胱 |
恶心呕吐 | 疼痛剧烈时伴随自主神经反应 |
发热 | 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发热 |
四、诊断方法
方法 | 说明 |
影像学检查 | B超、KUB(腹部平片)、CT(最准确) |
尿常规 | 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 |
肾功能检查 | 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 |
尿培养 | 判断是否有感染 |
五、治疗方法
类型 | 说明 |
观察等待 | 适用于小结石(<4mm),鼓励多饮水、适当运动 |
药物治疗 | 使用α受体阻滞剂、解痉药缓解症状,辅助排石 |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 适用于中等大小结石,非首选 |
输尿管镜碎石术 | 直接取出或粉碎结石,效果确切 |
开放手术 | 极少数情况下使用,如结石过大或合并严重并发症 |
六、预防措施
措施 | 说明 |
多饮水 | 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 |
控制饮食 | 减少高盐、高嘌呤食物摄入 |
定期复查 | 尤其是有结石病史者 |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 如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紊乱等 |
七、结语
输尿管下段结石虽不属危及生命的急症,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肾积水、感染甚至肾功能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长期预防至关重要。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