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简称HCM)是一种以心肌异常增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主要影响左心室。这种增厚会使得心脏在收缩时变得僵硬,影响其正常泵血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该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多数由基因突变引起,尤其是与心肌收缩蛋白相关的基因。尽管症状可能在任何年龄出现,但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人中被诊断出来。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特点总结: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
定义 | 心肌异常增厚,尤其是左心室壁,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
病因 | 多数由基因突变引起,如MYH7、TNNT3等基因 |
遗传性 |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常见症状 | 胸痛、气短、晕厥、心悸、乏力 |
诊断方法 |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MRI、基因检测等 |
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手术治疗(如室间隔切除术)、植入式除颤器等 |
并发症 |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 |
预后 | 因人而异,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总结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心脏病,尤其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虽然它具有遗传性,但通过早期筛查和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了解该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并促进及时就医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