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一种由于肺部疾病长期影响,导致右心室肥大和功能障碍的心脏病。它通常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肺部疾病引起的,进而引发肺动脉高压,最终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
一、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从而引起右心室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疾病。常见病因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治疗以控制原发肺部疾病、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为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肺源性心脏病是指因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和功能障碍的心脏病。 |
常见病因 |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肺结核、肺栓塞等。 |
发病机制 | 肺部疾病 → 肺动脉高压 → 右心室负荷增加 → 右心室肥大 → 右心衰竭。 |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
诊断方法 | 胸部X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 |
治疗方法 | 控制原发肺部疾病、吸氧、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药物等。 |
预防措施 | 戒烟、避免粉尘污染、积极治疗慢性肺部疾病、定期体检。 |
通过了解肺源性心脏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及时发现并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