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腹膜。它属于全身性结核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形式,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因其症状复杂、诊断困难,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
一、结核性腹膜炎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结核性腹膜炎 |
病因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常见为肺结核扩散) |
发病部位 | 腹膜(包括壁层和脏层) |
病理类型 | 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 |
传播途径 | 血行播散、直接蔓延、淋巴传播等 |
好发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结核病高发地区人群 |
临床表现 | 腹痛、腹胀、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
诊断方法 | 腹水检查、影像学、结核菌素试验、病理活检等 |
治疗方式 | 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干预 |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结核性腹膜炎通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以下途径进入腹腔:
- 血行播散: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菌通过血液传播至腹膜。
- 直接蔓延:如肠结核、输卵管结核等邻近器官的结核病变直接扩散至腹膜。
- 淋巴传播:结核菌经淋巴系统进入腹腔。
一旦结核菌侵入腹膜,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增厚、粘连,甚至形成干酪样坏死。
三、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的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常见表现包括:
症状 | 说明 |
腹痛 | 多为持续性隐痛,位于下腹部或全腹 |
腹胀 | 因腹水积聚或肠道粘连引起 |
发热 | 多为低热,偶有中度发热 |
盗汗 | 夜间明显,影响睡眠 |
乏力、消瘦 | 长期消耗所致 |
腹部包块 | 可触及肿大的肠管或增厚的腹膜 |
四、诊断方法
由于结核性腹膜炎症状不典型,确诊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
诊断方法 | 说明 |
腹水检查 | 查找抗酸杆菌、细胞学检查、生化分析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B超、CT可见腹水、腹膜增厚 |
结核菌素试验 |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 |
病理活检 | 腹膜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
PCR检测 | 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 |
五、治疗方法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长期规范用药,避免耐药发生:
治疗方式 | 说明 |
抗结核治疗 | 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 |
腹水处理 | 若腹水过多可进行穿刺引流 |
手术治疗 | 对于严重粘连、肠梗阻或药物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
支持治疗 | 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对症处理 |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 控制结核病源: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防止传播。
-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 定期体检:尤其在结核病高发地区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
- 避免接触传染源:减少与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
总结
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腹膜炎症,虽发病率较低,但病情复杂、易误诊。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同时加强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