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ell杂志 > 健康经验 >

神经源性休克名词解释

2025-07-15 20:45:27

问题描述:

神经源性休克名词解释,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5 20:45:27

神经源性休克名词解释】神经源性休克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循环系统衰竭,主要表现为血压显著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受损。其发生机制与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或破坏有关,常见于严重创伤、脊髓损伤、某些中毒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情况下。

一、

神经源性休克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失衡,特别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或消失,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发低血压和组织缺氧的一种休克类型。与其他类型的休克(如感染性、出血性、心源性休克)相比,神经源性休克在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上有其独特性。

该病通常发生在脊髓损伤后,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因为交感神经的传出通路被中断,导致血管张力下降,血液淤积在外周,心脏回心血量减少,最终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血压降低。此外,某些药物或中毒也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诱发神经源性休克。

治疗上以维持血压、改善组织灌注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补液支持及对原发病的处理。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内容
定义 神经源性休克是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循环系统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
病因 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或毒素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等。
发病机制 交感神经抑制或破坏 → 外周血管扩张 → 心输出量减少 → 血压下降 → 组织缺氧。
常见诱因 高位脊髓损伤、脑干损伤、某些麻醉药物、中毒(如吗啡过量)。
临床表现 低血压、心动过缓、皮肤温暖、四肢末梢充血、意识清醒。
诊断依据 病史(如创伤、脊髓损伤)、血压监测、心率变化、体征评估。
治疗原则 维持血压、改善组织灌注、处理原发病、使用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
预后 取决于病因和及时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三、注意事项

神经源性休克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因其特殊性,在诊断和治疗时需与其他类型休克区分开来。医生应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脊髓损伤患者),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