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前性ARI】一、
肾前性急性肾损伤(Pre-renal Acute Renal Injury, 简称PR-AKI或肾前性ARI)是指由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引起的急性肾功能障碍。它不是由肾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引起,而是由全身循环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或血管张力异常等因素所致。
肾前性ARI是急性肾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通常具有可逆性,及时处理原发病因可显著改善预后。临床表现包括尿量减少、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但缺乏肾实质损伤的特征如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
在诊断过程中,需与肾性及肾后性ARI进行鉴别。通过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手段可以辅助判断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二、表格展示:肾前性ARI关键信息对比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肾前性急性肾损伤 |
英文名称 | Pre-renal Acute Renal Injury (PR-AKI) |
定义 | 因肾脏灌注不足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涉及肾实质损伤 |
常见病因 | 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休克、脱水、血管扩张剂使用等 |
发病机制 | 肾脏血流减少 →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氮质血症、尿量减少 |
临床表现 | 尿量减少、乏力、恶心、水肿、高血压、电解质紊乱 |
实验室检查 | BUN、Scr升高;尿钠低(<20 mmol/L);尿渗透压高(>500 mOsm/kg) |
影像学 | 超声示肾脏大小正常或略增大,肾皮质回声增强 |
鉴别诊断 | 肾性ARI(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后性ARI(如尿路梗阻) |
治疗原则 | 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停用肾毒性药物等 |
预后 | 多为可逆性,及时干预可恢复肾功能 |
注意事项 | 需密切监测尿量、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 |
三、结语
肾前性ARI是一种常见但可逆的急性肾功能障碍,其核心在于早期识别和处理原发疾病。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数据综合判断,避免误诊误治。对于患者而言,及时就医并配合治疗是恢复肾功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