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黄疸名词解释】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位出现黄染。这种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开始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属于正常生理过程,无需特殊治疗。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特点密切相关。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较弱,加上红细胞寿命较短,导致胆红素生成较多,容易引起黄疸。但其程度一般较轻,不会对婴儿造成明显危害。
生理性黄疸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新生儿出生后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皮肤和巩膜黄染,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
发生时间 | 出生后2-3天开始,4-5天达高峰,7-10天内自然消退。 |
病因 | 红细胞寿命短、肝功能未成熟、胆红素生成过多、排泄能力不足。 |
症状 | 皮肤、巩膜黄染,无其他明显不适,食欲、精神状态良好。 |
诊断依据 | 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但低于病理性黄疸标准;无其他异常体征。 |
是否需要治疗 | 一般不需要治疗,多数可自行消退;严重时需蓝光照射。 |
预后 | 预后良好,不会遗留后遗症。 |
注意:若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持续时间过长或胆红素水平过高,则可能为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