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植入怎么做】支架植入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改善心脏供血,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该手术通过在狭窄的血管内放置一个金属支架,撑开血管壁,恢复血液正常流动。
以下是关于“支架植入怎么做”的详细总结:
一、支架植入的基本流程
1. 术前准备
- 患者需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评估病情。
-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并告知风险与注意事项。
- 术前需禁食、禁水,保持空腹状态。
2. 局部麻醉与穿刺
- 通常选择手腕(桡动脉)或大腿根部(股动脉)作为穿刺点。
- 医生会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然后插入导管。
3. 导管引导与造影
- 导管沿血管进入心脏,医生通过X光影像观察冠状动脉状况。
- 如果发现狭窄病变,将进行进一步处理。
4. 球囊扩张与支架放置
- 在狭窄处放置球囊导管,扩张后释放支架。
- 支架固定在血管内,支撑血管壁,确保血流通畅。
5. 术后处理与观察
- 手术结束后,需对穿刺部位加压包扎,防止出血。
- 患者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 医生会开具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二、支架植入的常见类型
类型 | 说明 | 适用情况 |
药物洗脱支架(DES) | 表面涂有药物,可减少再狭窄风险 | 多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 |
裸金属支架(BMS) | 无药物涂层,价格较低 | 短期使用或特定病例 |
生物可吸收支架(BVS) | 可被人体逐渐吸收,适合年轻患者 | 适用于部分特定人群 |
三、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 按时服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不可随意停药。
-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周内应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活动。
- 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等。
- 注意症状变化: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四、可能的风险与并发症
风险 | 说明 |
出血或血肿 | 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或淤血 |
血管损伤 | 导管操作可能导致血管损伤 |
支架内血栓 | 少见但严重,需长期服药预防 |
再狭窄 | 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支架内再次狭窄 |
五、总结
支架植入是一项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手术过程相对安全,但术后仍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和用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如您或家人有相关病情,请务必咨询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