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人体血液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它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运输多种物质以及调节酸碱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血清白蛋白的简要总结。
血清白蛋白概述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血清白蛋白 |
英文名称 | Albumin |
合成部位 | 肝脏 |
主要功能 | 维持胶体渗透压、运输脂溶性物质、结合胆红素、缓冲酸碱平衡 |
正常参考范围(成人) | 35–50 g/L |
半衰期 | 约19天 |
分子量 | 约66.5 kDa |
酸碱性质 | 偏酸性(pI ≈ 4.7) |
在血液中的浓度 | 约占总蛋白的50% |
血清白蛋白的功能
1. 维持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是血液中最重要的胶体物质,能够吸引水分进入血管,防止过多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组织液平衡。
2. 运输功能
白蛋白可以与多种物质结合,如脂肪酸、激素、药物等,帮助它们在血液中运输至全身各处。
3. 结合胆红素
白蛋白能够与未结合的胆红素结合,将其运输至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防止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导致黄疸。
4. 调节酸碱平衡
白蛋白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有助于稳定血液的pH值。
血清白蛋白水平异常的意义
白蛋白水平 | 可能原因 | 临床意义 |
降低(<35 g/L) | 营养不良、肝病、肾病综合征、炎症、失血 | 水肿、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
升高(>50 g/L) | 脱水、某些炎症或肿瘤 | 通常无特殊临床意义,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
总结
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之一,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肝脏功能、营养状态及多种疾病情况。因此,在临床诊断中,血清白蛋白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了解白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体内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个体健康状况并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