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内镜术是什么手术】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切除。它通过内镜设备在不进行开腹手术的情况下,将病变组织完整地从黏膜下层剥离出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
一、ESD内镜术概述
ESD是一种高难度的内镜手术,适用于早期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病变。与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ESD能够切除更大范围的病灶,并且能获得更完整的病理标本,有助于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
二、ESD内镜术的基本原理
ESD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 病变定位:使用内镜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2. 黏膜下注射:向病变下方注入生理盐水或透明质酸钠,使黏膜层与肌层分离。
3. 黏膜切开:在病变边缘做环形切口,逐步剥离黏膜下层。
4. 完整剥离:将病变组织连同部分黏膜下层一起剥离,确保无残留。
5. 止血与缝合: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进行内镜下缝合。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项目 | 内容说明 |
适应症 | 早期消化道癌(如胃、食管、结直肠)、巨大息肉、黏膜下肿瘤等 |
禁忌症 | 患者有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检查、病变已侵犯肌层或远处转移 |
四、ESD内镜术的优势
- 微创:无需开刀,减少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 保留器官功能:避免传统手术对器官的切除
- 病理准确性高:可获取完整标本,利于后续治疗决策
- 复发率低:完整切除病变,降低复发风险
五、术后注意事项
- 避免剧烈运动和进食硬质食物
- 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六、总结
ESD内镜术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其操作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执行,但因其微创、高效的特点,已成为现代消化内镜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名称 | ESD内镜术(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
用途 | 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大块病变 |
原理 | 通过内镜剥离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结构 |
优势 | 微创、恢复快、病理准确、复发率低 |
适应症 | 早期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巨大息肉等 |
禁忌症 | 严重心肺疾病、凝血障碍、病变晚期等 |
术后护理 | 避免刺激性饮食、注意并发症、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