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用的输液方式,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化疗或营养支持的患者。正确、规范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以下是对PICC置管护理及注意事项的总结。
一、PICC置管的护理要点
1. 日常维护
- 每日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
-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更换透明敷料(一般每7天一次,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注意导管固定是否牢固,避免移位或脱落。
2. 冲洗与封管
- 每次使用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防止血凝堵塞。
- 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 冲洗时应采用脉冲式手法,确保导管内壁清洁。
3. 感染预防
- 护理人员操作前应严格洗手,穿戴无菌手套。
- 穿刺部位每日消毒,使用碘伏或酒精擦拭。
- 若发现局部感染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4. 活动指导
- 建议患者适当活动上肢,但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
- 避免手臂过度弯曲或伸展,防止导管移位。
- 睡觉时可将手臂放在枕头上,减轻压力。
5. 记录与随访
- 记录每次护理时间、操作内容及患者反应。
- 定期评估导管功能,如回血情况、通畅性等。
- 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家庭护理方法。
二、PICC置管的注意事项
项目 | 注意事项 |
穿刺部位选择 | 优先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避免选择腕部或关节处。 |
导管长度测量 | 置管前准确测量导管长度,避免过长或过短导致位置不当。 |
术后观察 | 置管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气胸、导管异位等情况。 |
禁忌症 | 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皮肤破损者不宜置管。 |
禁止使用高压注射 | PICC导管不适用于高压注射,以免造成导管破裂或损伤血管。 |
患者教育 | 指导患者识别常见并发症症状,如红肿、疼痛、液体外渗等,并及时报告。 |
更换敷料 | 敷料潮湿、松动或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避免细菌侵入。 |
避免压迫 | 穿刺侧肢体避免长时间受压,如使用止血带或紧身衣物。 |
通过科学的护理流程和细致的日常管理,可以显著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