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儿童症状及治疗】肠梗阻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指的是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障碍等症状。在儿童中,肠梗阻的病因多样,包括先天性异常、肠扭转、肠套叠、粪石堵塞等。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常见症状
症状名称 | 具体表现 |
腹痛 | 剧烈、阵发性疼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
呕吐 | 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有胆汁或粪样物 |
腹胀 | 腹部膨胀,触诊时有紧张感 |
排便异常 | 可能出现便秘或停止排便,部分患儿有血便 |
发热 | 部分患儿伴有发热,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肠坏死 |
二、常见病因
病因类型 | 简要说明 |
先天性畸形 | 如肠旋转不良、肠闭锁等 |
肠套叠 | 肠管的一部分滑入另一部分,常见于婴幼儿 |
肠扭转 | 肠道发生扭曲,影响血液供应 |
粪石堵塞 | 多见于便秘严重的儿童 |
肿瘤或异物 | 少见,但也可引起机械性梗阻 |
三、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适用情况 | 说明 |
保守治疗 | 早期、轻度梗阻 |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生素等 |
手术治疗 | 保守无效或怀疑肠坏死 | 如肠切除、肠吻合、肠复位等 |
对症支持 | 所有患者均需 | 包括镇痛、营养支持、监测生命体征等 |
四、护理与预防
- 早期识别:家长应关注孩子是否有剧烈腹痛、呕吐、排便异常等情况。
- 及时就医:一旦怀疑肠梗阻,应尽快送医,避免延误病情。
- 术后护理: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防止感染和并发症。
- 饮食管理:恢复期应逐步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总结:
肠梗阻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异常。明确病因后,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并配合合理的护理和康复措施,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家长应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