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介入治疗怎么回事】肝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在影像引导下,通过微创方式对肝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技术。它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等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
一、什么是肝脏介入治疗?
肝脏介入治疗是指在X光、B超或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皮肤穿刺或经血管途径,将导管、导丝或其他治疗器械送入肝脏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治疗的一种技术。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
二、肝脏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
疾病类型 | 治疗方法 | 说明 |
原发性肝癌 |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 通过阻断肿瘤供血并注入化疗药物 |
肝血管瘤 | 射频消融、微波消融 | 适用于较大或有症状的血管瘤 |
肝脓肿 | 经皮穿刺引流 | 直接引流脓液并注入抗生素 |
转移性肝癌 | TACE、射频消融 | 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
肝囊肿 | 囊肿穿刺引流 | 减轻压迫症状 |
三、肝脏介入治疗的优点
1. 创伤小:无需开刀,仅需穿刺。
2. 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3. 精准治疗:直接作用于病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4. 可重复性强:适合多次治疗,尤其适用于晚期患者。
四、肝脏介入治疗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虽然肝脏介入治疗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如:
- 出血或血肿:穿刺部位可能引发出血。
- 感染:穿刺后可能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
- 肝功能损伤:部分治疗可能影响肝功能。
- 误伤周围器官:如胆囊、肠道等。
因此,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由专业医生操作。
五、总结
肝脏介入治疗是现代肝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安全性与疗效不断提升,已成为许多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不过,是否适合该治疗方式,还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