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简称DUB)是指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育龄期及更年期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等。该病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贫血等并发症。
一、定义与分类
| 分类 | 说明 |
| 无排卵型 | 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因卵巢功能不稳定,缺乏排卵,导致激素水平紊乱 |
| 有排卵型 |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虽有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或月经周期异常,引起出血 |
二、病因与诱因
| 病因 | 说明 |
| 内分泌失调 | 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 |
| 精神压力 | 长期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可影响激素分泌 |
| 生活方式 | 如饮食不规律、过度运动、体重骤变等 |
| 药物因素 | 某些避孕药、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 |
| 其他疾病 | 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
三、临床表现
| 症状 | 描述 |
| 月经周期紊乱 | 月经提前或推迟,周期长短不一 |
| 经期延长 | 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 |
| 经量过多 | 出血量大,可能伴有血块 |
| 贫血症状 | 如乏力、头晕、心悸等 |
| 其他 | 如腹痛、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 |
四、诊断方法
| 方法 | 说明 |
| 病史询问 | 了解月经史、生育史、用药史等 |
| 妇科检查 | 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内膜异位症等 |
| 实验室检查 | 如血常规、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 |
| 影像学检查 | 如B超、宫腔镜等,排除结构性病变 |
| 诊断性刮宫 | 在怀疑内膜病变时进行病理检查 |
五、治疗原则
| 类型 | 方法 |
| 药物治疗 | 如孕激素、雌激素、止血药、中药调理等 |
| 手术治疗 | 如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等(适用于反复出血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
| 生活调整 | 改善作息、减轻压力、合理饮食等 |
| 心理支持 | 对于情绪因素明显的患者,建议心理疏导 |
六、预防与日常护理
| 建议 | 说明 |
| 规律作息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 均衡饮食 | 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预防贫血 |
| 适度运动 | 保持良好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 |
| 情绪管理 | 学会减压,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
| 定期体检 | 尤其是妇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
总结
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多由内分泌失调引起,尤其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中较为常见。虽然不属于严重疾病,但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贫血、不孕等问题。因此,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也是预防和缓解病情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