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是什么意思】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性疾病。该操作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实验室分析,帮助医生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和细胞形态。
一、
骨髓穿刺术是指在局部麻醉下,用特制的穿刺针从骨骼中抽取少量骨髓液,以供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这项技术常用于诊断白血病、贫血、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无菌原则,避免感染,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减轻其紧张情绪。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骨髓穿刺术是通过穿刺针从骨骼中抽取骨髓液,用于实验室检查的一种医疗操作。 |
目的 |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贫血)、感染性疾病及某些肿瘤性疾病。 |
适用人群 | 怀疑有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功能异常或需要评估治疗效果的患者。 |
常用部位 | 髂骨(最常见)、胸骨、腰椎等。 |
操作方式 | 局部麻醉后,使用穿刺针穿入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液。 |
检查内容 | 骨髓细胞形态、细胞数量、染色体分析、病毒检测等。 |
风险与并发症 | 疼痛、出血、感染、穿刺部位肿胀等,一般较轻微。 |
注意事项 | 检查前需禁食、告知医生用药史;术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 |
恢复时间 | 多数患者当天即可恢复正常活动,个别可能需休息1-2天。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骨髓穿刺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虽然过程略显不适,但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下,通常能够顺利完成并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