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是什么中药】黄耆,又称黄芪,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补气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它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部,性味甘、微温,归肺、脾经。黄耆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自汗、食少便溏、水肿等症状,同时也被用于增强免疫力、抗疲劳和改善体质。
以下是对黄耆的总结性介绍,结合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以表格形式呈现:
项目 | 内容说明 |
中文名 | 黄耆、黄芪 |
拉丁学名 |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或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
来源 |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
性味 | 甘、微温 |
归经 | 肺、脾经 |
功效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
主治 | 气虚乏力、自汗、食少便溏、水肿、久泻脱肛、疮疡难溃等 |
用法用量 | 煎服:9~30g;也可入丸、散或泡茶 |
配伍应用 | 常与党参、白术、当归等搭配使用,增强补气养血效果 |
注意事项 | 外感发热、实热证者不宜使用;脾胃湿盛者慎用 |
现代研究 | 含黄酮类、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劳等作用 |
黄耆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不仅在古代医书中被广泛记载,在现代临床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补气固表的作用尤为突出,适合体质虚弱、易感冒、慢性病恢复期的人群使用。但需注意,用药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导致不良反应。
总之,黄耆是一味安全有效的中药,合理使用可以显著改善人体的气血状态,提高生活质量。